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?你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

作者:碧水佳人 |

随着我国交通法规的日益完善以及公共安全意识的提升,酒后驾车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。尤其是在醉驾入刑等法律规定出台后,社会各界对于酒驾和醉驾的认知逐渐加深。许多人对“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”这一问题仍然存在许多疑问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术语,为您详细解读酒驾与醉驾的认定标准及其法律后果。

酒驾与醉驾的定义

根据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,酒后驾车(酒驾)是指驾驶机动车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。具体而言:

酒驾:每10毫升血液中含有20毫克至79毫克的酒精。

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?你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 图1

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?你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 图1

醉驾:每10毫升血液中含有80毫克或以上的酒精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无论是酒驾还是醉驾,驾驶机动车时血液酒精含量的检测是认定的关键。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采用呼气测试等其他方式作为初步筛查手段,但最终以血液检测结果为准。

酒精检测的标准与流程

在实际执法过程中,交警部门通常会先使用呼吸alyzer(呼气酒精测试仪)对驾驶员进行初步筛查。如果结果显示其血液酒精含量可能超过法定标准,则会进一步要求其抽取血样送检。血液样本将由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检测,以确定具体的酒精含量。

常见误区与法律建议

1. 误区:酒后多喝水能稀释酒精含量

一些驾驶人认为通过大量饮水或其他方式(如抽烟、嚼口香糖)可以降低口腔内的酒精浓度。但这些方法只能短暂影响口腔中的酒精残留,并不会改变体内血液的酒精含量。交警使用的呼吸alyzer检测的是肺部呼出的气体,而血液样本更是直接反映了真实的酒精水平。

2. 误区:酒量大,喝一点不碍事

部分人自认为酒量好,少量饮酒后仍能保持清醒,因此觉得自己不会被认定为酒驾或醉驾。法律并不区分驾驶员的主观感受和酒量大小,而是严格按照血液酒精含量进行判定。

3. 误区:服用醒酒药可以应对检测

有人误以为通过服用某些药物(如维生素B、葡萄糖等)能够快速分解体内的酒精,从而避免被查出酒驾或醉驾。但这些“醒酒药”并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,反而可能延误身体代谢酒精的时间,加重危害。

法律后果

1. 酒驾的法律后果

行政处罚:驾驶证暂扣、罚款等。

如果达到醉驾标准,则会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,面临刑事追究,包括拘役及相关罚金。

2. 醉驾的法律后果

刑事责任:根据《刑法》第13条之一的规定,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,处拘役,并处罚金。

吊销驾驶证且十年内不得重新申领。

如何预防酒驾与醉驾

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:尽量避免劝酒、拼酒等不良习惯,提倡适量饮酒或不开酒车。

建立代驾机制:在饮酒后主动选择代驾服务,或请未饮酒的朋友代为驾驶。

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?你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 图2

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?你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 图2

加强法律宣传: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酒驾与醉驾的危害及法律后果,营造“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”的社会氛围。

明确“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多少毫升酒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交通法规,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安全。作为驾驶员,无论何时都应严格做到“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”,以实际行动维护道路交通安全,共同营造一个和谐、安全的出行环境。
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

【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】根据《民法典》及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。交通事故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,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、修改或推荐。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,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、认可。如发现侵权、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,请按《平台公告四》联系平台处理。

站内文章